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是指相關經濟主體根據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業高新技術特點, 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展示現代農業科技為主要目標, 利用已有的農業科技優勢、農業區域優勢和自然社會資源優勢, 以高新技術的集體投入和有效轉化為特征, 以企業化管理為手段, 進行研究、試驗、示范、推廣、生產、經營等活動的農業園區。從戰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層面出發,我們所倡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資料收集與分析:
(1)園區所在區域所做的該區域農業園區宏觀布局規劃的成果
(2)當地農業現狀(生產力水平、技術水平、主要產業等);
(3)各級農產品市場情況(包括地區、全國乃至相關的世界市場);
(4)園區所在地自然條件(包括環境污染程度);
(5)園區所在地社會條件
2、定性與定位:
(1)園區的性質與規模;
(2)園區的主要功能與發展方向;
(3)園區的發展階段及每階段的發展目標。
3、發展戰略:
4、園區項目規劃:
(1)各級市場前景分析與預測;(2)關鍵技術選擇;(3)適用性評估;(4)制定操作方案;(5)投資及運行費用測算;(6)效益與風險評估。
5、園區產業布局規劃
6、園區空間布局:
(1)確定若干功能區; (2)確定景觀及經濟軸線;(3)劃定產業帶;
(4)劃定核心區、示范區以及輻射區的范圍;(5)完成功能布局圖。
7、園區土地利用規劃:
(1生產用地規劃;(2村鎮規劃;(3道路系統規劃;(4林地規劃;(5完成土地利用規劃圖。
8、園區景觀系統規劃:
(1)確定景觀林、防護林以及苗圃的位置;(2)確定適當的景觀綠地;
(3)重新組織園區水系,使之符合生產、交通以及景觀的三重需要;
(4)設計一條或若干條(視園區大小和景點/示范點多少而定)景觀游線;
(5)調整旅游接待設施的位置與數量;(6)完成景觀系統規劃圖。
9、綠色農產品環境保障規劃:
(1)園區及所處區域環境現狀分析(特別是土壤與水體以及限制性生態環境因子分析);
(2)規劃目標、治理期限以及范圍; (3)環境功能區劃及環境控制目標;
(4)水環境治理與保護規劃;(5)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規劃;
(6)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與資源化規劃;(7)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
(8)實施規劃的保證措施與管理對策。
10、園區運行模式規劃
(1)組織與管理模式
(2)園區運行機制:①資金籌措機制; ②土地流轉機制; ③技術支撐機制; ④經營機制; ⑤風險保障機制。